董佩佩:健康人群必备——肿瘤筛查全解析_天博BOB|BOB官网登录|BOB体育最新网址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董佩佩:健康人群必备——肿瘤筛查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5-07 15:17:29  来源:天博BOB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肿瘤无疑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健康人群而言,主动进行肿瘤筛查,是对自己生命健康负责的关键举措,它就像一道严密的防线,能在肿瘤萌芽阶段将其揪出,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机,大幅度的提高治愈希望。

  肿瘤,这个可怕的健康杀手,早期症状往往十分隐匿,悄无声息地在体内生长、扩散。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如疼痛、消瘦、肿块等症状时,肿瘤可能已发展到中晚期,此时治疗难度大幅度的增加,患者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甚至危及到生命。而肿瘤筛查作为一种主动出击的健康检查方式,能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在肿瘤尚处于微小、无症状阶段时就发现它。比如,早期肺癌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发现后,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早期乳腺癌经乳腺钼靶或超声筛查确诊,及时治疗后的生存率同样令人乐观。因此,肿瘤筛查是预防肿瘤、降低肿瘤死亡率的关键环节,对于健康人群意义重大。

  1.年轻人(20-39岁):这一阶段的人群,虽然整体患癌风险相比来说较低,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等,一些特定肿瘤的发病风险有所上升。对于女性,建议定时进行HPV和TCT检测,以筛查宫颈癌。这两种检测能有效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及时干预,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男性则可关注睾丸癌,通过自查和必要时的超声检查,了解睾丸健康情况。此外,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年轻人,如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应提前进行肠镜检查,排查隐患。

  2.中年人(40-59岁):步入中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患癌风险显著增加。这一时期,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成为重点筛查对象。肺癌筛查推荐低剂量螺旋CT,它能清晰发现肺部微小病灶,比普通胸片更具优势。胃癌筛查可通过胃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能早期发现胃癌及癌前病变。肝癌筛查则依赖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两者结合可有效提升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结直肠癌筛查主要是依靠肠镜,能直观看到肠道内部,发现息肉、肿瘤等病变。

  3.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弱,是肿瘤的高发人群。除了延续中年时期的筛查项目外,还应依据自己情况增加另外检查。比如,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肿瘤,可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直肠指诊进行筛查。女性则要关注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借助妇科超声和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早期发现病变。此外,老年人还应重视骨肿瘤的筛查,通过骨密度检查、X线等手段,排查骨肿瘤风险。

  1.影像学检查: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筛查,能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部小结节,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筛查,它利用超声波成像,安全、无创,可多次检查;MRI(磁共振成像)对脑肿瘤、软组织肿瘤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2.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常见的筛查手段,如AFP用于肝癌筛查,CEA(癌胚抗原)对结直肠癌、胃癌等有一定的提示作用,CA125与卵巢癌相关。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癌,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也能为肿瘤筛查提供线索,如白血病患者也许会出现血常规异常,肝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会有变化。

  3.内镜检查: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发现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筛查上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方法;肠镜则用于检查结直肠,对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至关重要;支气管镜可深入支气管,检查肺部病变,辅助肺癌诊断。

  筛查频率应根据自己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健康人群可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包括基本的身体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对于有肿瘤家族史、不良生活小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慢性疾病(如乙肝、慢性胃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适当增加筛查频率,缩短筛查间隔,如每半年或更短时间进行一次针对性筛查。在筛查前,要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肠镜检查前需严格清肠,确保肠道清洁,以便清晰观察;空腹采血检测肿瘤标志物时,要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肿瘤筛查是健康人群守护生命的有力武器。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筛查重点、掌握常见筛查方法、合理的安排筛查频率并注意相关事项,我们也可以将肿瘤风险扼杀在摇篮中,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拥抱更美好的生活。(信阳市肿瘤医院检验科 董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