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样染色机为单个染色缸,染色缸内安装了一个导布轮,需要大量的水才能运转,而且缸内管道长、浴比大,为此我公司在前些年间设计了一种双缸中样染色机,其结构紧密相连,清洗方便,节约了成本,但是,由于加料、加水、以及两者配比需要手动控制,所以对于人工方面仍然需要专人专机看守,也正因为加料、加水以及两者配比的人工化,导致了在每一次的配比中,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导致精确度不高,而且由于加热过程中压力升高,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排压等仍然需要一个老手来掌握全局,随时调整缸内压力,所以之前的双缸中样染色机,在人工方面、配料精度方面、安全方面均未有改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双缸中样染色机的结构改进,来解决费人工、配料精度差、安全掌控度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包括控制箱、机身和加料装置,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所述加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前方并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箱分为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所述染缸缸体分为第一染缸缸体和第二染缸缸体,所述加料装置分为第一加料装置和第二加料装置,所述机身内设有第一导布机构、第二导布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加热冷却机构和第二加热冷却机构,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加料装置、第一传动机构、第一导布机构、第一加热冷却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加料装置、第二传动机构、第二导布机构、第二加热冷却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导布机构运转,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导布机构运转,所述第一导布机构和第二导布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染缸缸体和第二染缸缸体中,所述第一加热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染缸缸体的下部,所述第二加热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染缸缸体的下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染缸缸体和第二染缸缸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加料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染缸缸体内的第一喷嘴,所述第二加料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染缸缸体内的第二喷嘴,
布料由机身上的门盖进入第一染缸缸体和/或第二染缸缸体后,第一导布机构和/或第二导布机构带动所述布料旋转,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喷出染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料装置包含第一进水阀、第一化料桶、第一反冲管路、第一回水管路和第一气动调节球阀,所述第一进水阀的进水端连接进水装置,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化料桶,所述第一气动调节球阀的进料端连接进料装置,出料端连通所述第一化料桶,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染缸缸体,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化料桶,所述第一反冲管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化料桶,出口端连通第一喷嘴,
所述第二加料装置包含第二进水阀、第二化料桶、第二反冲管路、第二回水管路和第二气动调节球阀,所述第二进水阀的进水端连接进水装置,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化料桶,所述第二气动调节球阀的进料端连接进料装置,出料端连通所述第二化料桶,所述第二回水管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染缸缸体,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化料桶,所述第二反冲管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化料桶,出口端连通第二喷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化料桶内,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加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化料桶内,所述第二搅拌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污阀,所述第一排污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化料桶,出口端连接外部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排污阀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加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排污阀,所述第二排污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化料桶,出口端连接外部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排污阀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身上设有第一安全联锁、第二安全联锁、第一排压管和第二排压管,所述第一安全联锁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排压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染缸缸体,所述第一安全联锁设置在所述第一排压管上,所述第二安全联锁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排压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染缸缸体,所述第二安全联锁设置在所述第二排压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含第一触控屏和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触控屏和第一压力表外露于所述机身,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含第二触控屏和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触控屏和第二压力表外露于所述机身。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染缸缸体的外壁上和第二染缸缸体的外壁上设有多条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染缸缸体的内部下方和所述第二染缸缸体的内部下方均设有筒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改进相应结构及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1:整个工艺流程只有进布需要人工来完成,其他操作按照工艺设定流程自动进行。通过进水阀自动进水,通过搅拌装置使染料自动搅拌,通过气动调节球阀自动定时定量加料,通过回水管路和反冲管路自动排水、进水,因此,减少了人工,提高了配料精度;
2:两台触摸屏单独控制两缸,可存储的工艺曲线:经过控制装置控制安全联锁、提高安全性,避免员工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第一染缸缸体或第二染缸缸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第一染缸缸体或第二染缸缸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身、2为第一控制装置、3为第二控制装置、4为第一染缸缸体、5为第二染缸缸体、6为第一化料桶、7为第二化料桶、8为第一门盖、9为第二门盖、10为第一进水阀、11为第二进水阀、12为第一反冲管路、13为第二反冲管路、14为第一回水管路/第二回水管路、15为第一气动调节球阀、16为第二气动调节球阀、17为第一安全联锁、18为第二安全联锁、19为第一排压管、20为第二排压管、21为第一触控屏、22为第二触控屏、23为第一压力表、24为第二压力表、25为加强筋、26为筒网、27为第一排污阀、28为第二排污阀、29为进出布口、30为前提布轮座、31为后提布轮座、32为安全阀、33为照明灯孔、34为冷却水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其包括控制箱(未图示)、机身1和加料装置(未图示),控制箱设置在机身1的上方,控制箱与机身1固定连接,加料装置设置在机身1的前方并与机身1固定连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里面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第一染缸缸体或第二染缸缸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的第一染缸缸体或第二染缸缸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双缸中样染色机,主要有以下部件组成:控制箱分为第一控制装置2和第二控制装置3,染缸缸体分为第一染缸缸体4和第二染缸缸体5,加料装置分为第一加料装置(未图示)和第二加料装置(未图示),机身1内设有第一导布机构(未图示)、第二导布机构(未图示)、第一传动机构(未图示)、第二传动机构(未图示)、第一加热冷却机构(未图示)和第二加热冷却机构(未图示)。
第一控制装置2用于负责第一染缸缸体4的运转,所以,第一控制装置2与第一加料装置、第一传动机构、第一导布机构、第一加热冷却机构电性连接,布料通过机身1上的第一门盖8和第一染缸缸体4的进出布口29进入第一染缸缸体4之中,第一控制装置2启动第一传动机构,使第一传动机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布机构的前提布轮座30和后提布轮座31转动,带动布料旋转。
第一控制装置2控制第一加热冷却机构的冷却水槽34进水,以达到是否冷却染缸缸体内温度的目的。
第一控制装置2控制第一加料装置添加染料和水,并且控制染料与水的添加比例,具体控制方式如下:第一加料装置包含第一进水阀10、第一化料桶6、第一反冲管路12、第一回水管路14、第一气动调节球阀15、第一搅拌装置(未图示)和第一排污阀27,第一进水阀10的进水端连接进水装置(未图示),出水端连通第一化料桶6,第一控制装置2经过控制第一进水阀10的进水量来保证加入至第一化料桶6的水量,第一气动调节球阀15的进料端连接染料的进料装置,出料端连通第一化料桶6,第一控制装置2经过控制第一气动调节球阀15的进料量来保证加入至第一化料桶6的染料量,通过上述两个阀控制染料和水的配比,第一回水管路14的进口端连通第一染缸缸体4,出口端连通第一化料桶6,第一反冲管路12的进口端连通第一化料桶6,出口端连通第一喷嘴,当布料在第一染缸缸体4中染色时,染液从第一喷嘴喷出后,部分会落于第一染缸缸体4的底部,而且染液浓度会随着布料的染色而减少,所以为了节约染液,并且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增加染液,通过第一回水管路14将用过的染液再回至第一化料桶6,可根据染液的情况加水加料,再流经第一反冲管路12从第一喷嘴中直接喷出,由于配料过程不再是手动完成,所以为了保证配料的均匀性,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第一化料桶6内,第一搅拌装置与第一控制装置2电性连接,通过第一控制装置2启动搅拌装置,第一排污阀27的进口端连通第一化料桶6,出口端连接外部污水处理装置,第一排污阀27与第一控制装置2电性连接,当第一染缸缸体4内的布料全部完成染色后,染液从第一回水管路14进入第一化料桶6中,通过第一控制装置2启动第一排污阀27,多余的染液流出。
第二控制装置3用于负责第二染缸缸体5的运转,所以,第二控制装置3与第二加料装置、第二传动机构、第二导布机构、第二加热冷却机构电性连接,布料通过机身1上的第二门盖9和第二染缸缸体5的进出布口29进入第二染缸缸体5之中,第二控制装置3启动第二传动机构,使第二传动机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布机构的前提布轮座30和后提布轮座31转动,带动布料旋转。
第二控制装置3控制第二加热冷却机构的冷却水槽34进水,以达到是否冷却染缸缸体内温度的目的。
第二控制装置3控制第二加料装置添加染料和水,并且控制染料与水的添加比例,具体控制方式如下:第二加料装置包括第二进水阀11、第二化料桶7、第二反冲管路13、第二回水管路14、第二气动调节球阀16、第二搅拌装置(未图示)和第二排污阀28,第二进水阀11的进水端连接进水装置(未图示),出水端连通第二化料桶7,第二控制装置3通过控制第二进水阀11的进水量来保证加入至第二化料桶7的水量,第二气动调节球阀16的进料端连接染料的进料装置,出料端连通第二化料桶7,第二控制装置3通过控制第二气动调节球阀16的进料量来保证加入至第二化料桶7的染料量,通过上述两个阀控制染料和水的配比,第二回水管路14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染缸缸体5,出口端连通第二化料桶7,第二反冲管路13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化料桶7,出口端连通第二喷嘴,当布料在第二染缸缸体5中染色时,染液从第二喷嘴喷出后,部分会落于第二染缸缸体5的底部,而且染液浓度会随着布料的染色而减少,所以为了节省染液,并且随时能增加染液,通过第二回水管路14将用过的染液再回至第二化料桶7,可根据染液的情况加水加料,再流经第二反冲管路13从第二喷嘴中直接喷出,由于配料过程不再是手动完成,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配料的均匀性,第二搅拌装置设置在第二化料桶7内,第二搅拌装置与第二控制装置3电性连接,通过第二控制装置3启动搅拌装置,第二排污阀28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化料桶7,出口端连接外部污水处理装置,第二排污阀28与第二控制装置3电性连接,当第二染缸缸体5内的布料全部完成染色后,染液从第二回水管路14进入第二化料桶7中,通过第二控制装置3启动第二排污阀28,多余的染液流出。
在上述两个染缸缸体的工作过程中,染缸中的液体被加热至80度以上,由于温度高所以染缸缸体内会有一定的压力,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安全,机身1上设有第一安全联锁17、第二安全联锁18、第一排压管19和第二排压管20,第一安全联锁17与第一控制装置2电性连接,第一排压管19的一端连通第一染缸缸体4,第一安全联锁17设置在第一排压管19上,当第一染缸缸体4内的压力过大时,第一控制装置2开启第一安全联锁17,使得多余的压力从第一排压管19排出;第二安全联锁18与第二控制装置3电性连接,第二排压管20的一端连通第二染缸缸体5,第二安全联锁18设置在第二排压管20上,当第二染缸缸体5内的压力过大时,第二控制装置3开启第二安全联锁18,使得多余的压力从第二排压管20排出。
为了使得第一控制装置2和第二控制装置3更加的使用方便,第一控制装置2包括第一触控屏21和第一压力表23,第一触控屏21和第一压力表23外露于机身1,第二控制装置3包括第二触控屏22和第二压力表24,第二触控屏22和第二压力表24外露于所述机身1,由此只要在触控屏上设计好相应的程序,并通过触控屏操作即可,在染缸缸体的上部设有安全阀32,当压力表显示数据超标,且控制装置失灵时,能够最终靠开启安全阀32放压,在染缸缸体顶部还设有照明灯孔33,用于安装照明灯,可通过门盖上的观察窗观察染缸缸体内的情况。
另外,由于第一染缸缸体4和第二染缸缸体5在染布过程中有大量的水、布,而且还处于高温中,所以受压大,为了加强其受压能力,在第一染缸缸体4的外壁上和第二染缸缸体5的外壁上设有多条加强筋25。又因为回水管路等均与染缸缸体的底部连接,所以,染缸缸体底部都设有设有筒网26,用于过滤掉毛絮等,防止堵塞回水管路。
本实用新型中,机身1上还能装有警报装置(未图示)等必要设施。由于这一些内容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下一篇:3618医疗器械网